【截流报告】一言难“禁”的踹膝盖

2021年09月9日 13:22:02  编辑:小公举_殿下

上周末的UFC格斗之夜,中量级“资深看门人”、曾经的“著名送脸大师”、如今的“大器晚成代表”、“九星”德里克-布朗森同志,在头条主赛中,凭借耐心的持续磨血和强悍的地面压制,裸绞降服英伦“巨猩”达伦-提尔,延续连胜的同时,也向着他梦寐以求的冠军挑战权,迈出了极为关键的一步。

不过,获胜的九星,并没有成为赛后大家讨论的唯一焦点,因为在当晚的另一场比赛中,轻重量级选手朗特里那一记触目惊心、近乎残暴的踹膝KO,以及由此给对手带来的毁灭性伤势,再一次将“踹膝盖”这一备受争议的赛场杀招,推到了风口浪尖上。

您的Flash插件已过期或被禁止

多年来,随着“骨头”琼斯开启先河,越来越多的MMA选手,开始在比赛的站立对峙中使用“踹膝盖”技术,虽然在许多观众眼中,这种攻击膝盖,进而破坏对手移动能力和发力系统的辅助招式,看起来更像骚扰或阻挡技能,其破坏力和震撼程度,好像也远远比不上重拳击倒、高扫爆头这些常规大招,但事实上,踹膝盖,对选手的隐形伤害,却比这些看似惊人的终结场面更加恐怖、且影响深远。

尽管MMA运动本身就是一项以“伤害对手”为主要目标的高强度对抗运动,但如果仔细分析,我们会发现,在职业MMA赛场上,始终有两条看不见的红线,在默默保护着所有参赛选手,而目前几乎所有规则所允许的攻击手段,都至少遵循了这两条红线的其中之一,那就是

——要么“能恢复”,要么“能阻止”。

“能恢复”原则,主要适用于打击技术。

虽然从理论上来说,任何对人体的击打、冲撞,都有一定的风险,不少规则允许的动作,也曾在赛场上意外造成过严重伤害,但是,跟真正的“高危动作”相比,合规动作的危险几率,几乎可以忽略不计。在发展已经日益成熟的MMA领域,任何会给选手造成“不可逆转”、“难以恢复”伤害的攻击手段,都会被严格禁用。因此,针对后脑、裆部等致命要害的击打动作,首先就被排除在赛场之外;而戳眼、击打肾脏、重击脊椎这些动作虽不致命,但因为很可能会给选手带来永久身体伤害、甚至残疾的动作,同样被明令禁止。

“可中断”原则,主要适用于缠斗技术。

与打击技术相比,缠斗中的各种绞技、锁技、反关节技,看似不够震撼,实则暗藏杀机,一旦动作成型、发力完整,足以给对手的关节、骨骼、甚至大脑,造成非常严重的伤害。不过,这些降服技虽然杀伤力惊人,却像法师施法一样,需要一定的“吟唱时间”,因此,参赛选手可以通过拍地认输或裁判终止得到双重保护,在对方杀招完成之前,及时安全退出。

而“踹膝盖”,则是现今MMA赛场上少有的规则允许、却同时突破了上述两条红线的技术,因为它既“难以恢复”,又“不可中断”。

作为人体最为重要、最为复杂、也最难修复的关节之一,膝盖一旦重伤,不仅会让职业选手的运动生涯岌岌可危,甚至会影响到他下半生的健康和生活质量;而踢技的瞬发属性,又注定了这一动作,不可能在造成严重后果前被外力中止。

虽然目前来说,因“踹膝盖”而遭受重伤的选手,还不算太多,但这并不代表它的危险性不高,而是目前愿意且能熟练应用这项技术的高手,还屈指可数。

较低的普及率和命中率,让很多人忽视了“踹膝盖”这种一旦命中,就铁定造成重大伤害的动作,但事实上,它的性质,其实跟“戳眼”非常相似,可惜规则制定者们,当年只想到了人类只有两只宝贵的眼睛,却忘记了,我们脆弱的膝盖,也只有两个……

相关新闻
精彩内容